微信語音帶來諸多輕易,假如不利便打字,切換語音馬上就可以輸入,並且語音不怕被截屏,甚至微信轉帳時還可以透過語音驗證對方成分。但也有很多人對微信語音產生不滿,打開微信時常常發現滿屏語音,而且時長還不短,的確要潰逃了翻譯
報道指出,微信的2016年用戶報告顯示,固然歲數在55歲以上的人群占微信譽戶根本的比列僅為1%,但這部門用戶每發出五條消息中就有一條是語音信息,而21歲以下用戶每發送10條新聞中才有1條是語音信息。
總部在北京的分析公司dcci互聯網數據中間(data center of the china internet)研究院院長劉興亮稱,用戶浏覽100個字的信息平均需要9秒,而聽100個字的信息需要22秒。他說,只有在聽微信語音信息時才能體味到1分鐘到底有多長。
王子菀的媽媽宋志紅住在上海,宋志紅基本上能諒解女兒的不滿,給她發微信時基本上用文字。但她說,文字感受比較嚴寒,並且在手機上看文字對她這個年紀的人來講有困難翻譯所以跟她的老同窗交換時,宋志紅依然用語音翻譯
王子菀說,她見過媽媽如何在微信上跟這些同夥互動。她說,他們把手機當對講機用。
報道指出, 微信語音操作簡單,只需輕輕按住手機,用戶就能夠發送最長60秒鐘的語音信息翻譯但現在,發送語音已被視作只有老年人或銷售和司機如許的人群才會做的事翻譯報道稱,有部分用戶示意不喜好用語音信息,而且把經常發語音信息的人形容為自私、沒文化、上了年數翻譯
騰訊控股一向在嘗試吸引老年用戶,該公司曾製作了一個視頻包,向老年人展現若何利用微信。

中國90%的網民用微信,個中有一半天天最少花90分鐘用微信聊天、閱讀、工作和購物,微信可謂國民對話的場合。很多中國人把語音信息看做對本身的觸犯,認為語音信息會導致信息過載。有些人基本不想收到任何語音信息。一些用戶和行業視察人士已催促微信去除這項功能,或讓用戶有更大自立權來決意誰能向他們發送語音信息。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每次在微信上收到媽媽發來的一長串語音,王子菀都很無奈。固然很不情願,但她照樣不能不一條一條聽下來,有時刻一下就是十幾條,若是漏掉了什麼,還要從頭聽一遍。她說,真不想打開這些語音,但沒辦法,究竟那是她媽。
引用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335/2694738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77260932